创业者们的寄语
- 我的很多的改变,它好像没有特别重大的那种契机,它都是不知不觉的,也有可能比如说一个问题我很早就发现了,那我心里我会一直想要去解决它,可能在生活里的某一个小事件,一个接触到的新事物,它就会一点点改变,我那种方向是一点点被掰过去的。
- 我现在出来在做的一些事情,我为什么能坚持下去,也是因为这点事情,就是很喜欢,而且觉得它有意义。——先有使命感,才能有做成的可能。
- 因为喜欢,且觉得有意义,所以就一直能坚持下去。
- 有人努力,有人躺平,大家都知道是自己的选择罢了,如果你能给别人带来商业上的价值,那你就提供商业上的价值。如果朋友和你在一起能轻松愉快,那也请珍惜自己创造这一份轻松愉快的能力,它并不比商业价值差什么。我们需要明星,需要 IP,也需要给明星、给 IP 鼓掌的人。
- 我们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会做什么,但是我觉得自我探索是最宝贵的过程。
- 支撑信任爆款逻辑成立需要3个视频:人设视频+变现产品视频+引流爆款视频。
- 别忘了问问自己:我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以及不要为自己不想要的东西而羞愧。
目录
创业者们的寄语目录校长(一):幸运的背后都是能力01 怯懦的小孩,长大了02 改变的契机,坚持的动力校长(二):成败的定义取决于自我价值认同03 做同样的事,在职场和自己做,有哪些改变?04 怎样定义成功和失败
校长(一):幸运的背后都是能力
本期嘉宾:
校长,垂直赛道百万粉博主/个人IP打造培训讲师
头部音乐类知识付费MCN公司前合伙人
抖音账号:校长谈吉他(110w粉)&IP异想家
- 陪跑100+素人做自媒体账号,在抖音、小红书、视频号等平台拥有不错的影响力和变现能力;
- 扶持30+位国内音乐人,进行网络推广与商业化变现从0到1,课程年销千万;
- 个人自媒体账号全网150w粉丝,抖音平台5个月涨粉100w;
- 百万以上点击量的视频数占单平台已发视频数近20% 、爆款率达50%以上。
在校长的朋友圈,你几乎不知道她是做什么的。但是就这样一个静悄悄的人,在做内容的时候无比“较真儿”。所有看似漫不经心的快速拿到结果,背后都是狠狠努力的可爱的人。
希望这场对话给想获得影响力的 i 人一些新的视角和启发。
01 怯懦的小孩,长大了
冬冬:我想采访校长,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很多人,包括我自己身边的朋友就是创业或者做博主,其实是一个相对比较开朗的性格,就是相对比较外向,也比较 social 这个类型。然后也有一些内向者,但是内向程度远远不及校长。所以我就很好奇,到底什么样的经历让她成为了今天的她。
校长其实也在职场有毕业,有三次转行,不断在探索,然后通过极致地做内容,有了今天的账号。她当时给了一个关键词叫「怯懦的小孩,长大了」。
为什么用“怯懦”这个词来形容自己呢?
校长:可能我确实从小到大其实没有变过,内在这一块就是很社恐,然后很不想把自己暴露在外边。我心里其实还是蛮希望自己有一些什么闪光点被别人看到的,但是一旦真正被关注还是有点不太习惯,尤其是线下。
这可能也是跟我小的时候有关系,我本来就很腼腆内向不爱说话,但家里人又是东北那边都很热情,什么七大姑八大姨,你孩子不出来招呼一下干嘛呢?然后一到饭局你必须要站起来去向所有人送上祝福,这件事情对我来说太可怕,我现在想起来都觉得浑身发毛。
从小非得要逼我去这个样子,就导致我觉得那可能这样才是对的,但我内心非常不喜欢,就变得非常两极分化。然后再加上我从小到大,至少在两年前没有离职出来之前,一直都是一个需要被别人认可,然后才能承认自己是 OK 的,这么一个人。
比如说在家庭里,就是他们希望你能够有出息,然后有好工作,然后赚到钱,然后上学的时候希望满足老师们的期待,就是你要学习好,你要听话,你别给我惹事。工作之后就是你要给我赚钱,你业绩要好。被认可这一块基本上就是我二十六七岁之前的一个核心的东西。
但我就发现我就被它“滋养”着。周围人认可你,可好像当你满足他们期待之后,你就没有了目标。
那我可能会继续找下一个目标,可能是一些素未谋面的人。比如说我当时高中毕业之后去学吉他,一开始是因为喜欢音乐,后来到了大学我发现,哎呦,你会一个乐器,然后大家就会对你有点额外印象。我想我这个平平无奇的一个人,终于可以被大家稍微记住,有了一点点差异化的点,这个让我很高兴。然后我会去参加一些学校里的小艺术节、小比赛,出去当什么驻唱,然后赚点钱,其实赚钱是次要,但被别人看到的那种感觉,让我感觉非常良好。到头来说我在公司里做这些账号,包括说我现在去做这些账号,就是因为它能够让我以一种非常舒服的方式,然后被别人发现。
冬冬:我能理解,你说东北的小孩被拉出去跟七大姑八大姨打招呼的时候,太有画面感了。我一直都觉得东北的小孩没有内向者,就是不管你什么性格,给你扔在这个环境里,你都要被迫外向,至少在某一个场景下假装是一个非常外向的小孩,社牛小孩儿,然后才会满足家长们的期待。虽然东北人也很讨厌被贴标签,但是有一些东西真的是深入骨髓的。
然后我问你为什么用怯懦的小孩来定义自己的时候,我听到的信息反而是你的内向和东北相对整体比较外放的这种性格的冲突,所以在小时候的一部分环境当中,你会认为自己是一个怯懦的小孩儿,是因为这个因素,你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吗?
校长:有一部分是这个,有一部分我觉得好像就是我天生就自带。
冬冬:现在回过头来,我觉得相对的内向者,或者像你这样的“社恐”或者 i 型的人就是很会保护自己的能量。我觉得每个内向者都有一个自己的能量场,然后尤其你现在还没到 30 岁,这个事的优势或长尾效应还没有表现出来,就是过度社交的人会把自己的能量变成一盘散沙。
我二十六七岁的时候,我觉得就是因为我外向,我很多的社交行为是让我自己补充能量,但我一到了 30 岁,我就马上想收缩自己的能量,我不想跟那么多人过度社交了。而你们在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守护好自己的那个能量场,这是一件非常非常让人羡慕的事儿,是有足够的智慧,很早就开始守护自己的那个能量场,所以能量异常稳定,相对来说就是没有那么受外界的干扰,是很让人羡慕的特质。
那这个状态用什么来形容呢?我一下子想不到,但是绝对不是怯懦。所以我想跟你讨论一下这个词。
校长:可能也是存在说你提到的一种对能量的保护。但我是一个耗能特别快的人,容易受到外界认可的干扰,比如说所有事情都要做到最完美,如果说那个东西它不完美的话,我就觉得这事没干好,我在乎的那个人会不会认为我这个东西没干好,那我就没办法收到 TA 的认可。但凡出这么一点点小偏差,我就完了,今天的心情直接就被破坏掉。所以我基本上很多年前在这个阶段里,我没有特别快乐的时候,一直处在一种焦虑里。
冬冬:那你这种就是外化的表现。
比较忧郁的特质,再加上音乐人的属性会让你更受欢迎吗?
校长:这点我其实没太观察到。我之前有个朋友,他说我的特性里面有一个兼容性,就是我能跟任何人相处得比较好,如果说一定要把我们两个毫不相干的、有很大差别的人,愣是放到一个空间里,先跟我相处一天,我绝对不会说不理他或者干嘛。
冬冬:对,上次我们一起去云南,我也发现你这个特质,所以大家都非常喜欢你。不是说因为你说了什么,表现了什么,而是在一个共同的功率空间里,确实你的那个包容度或兼容度更大。
比如说我,很明显就是我只能跟我喜欢的人相处,我不喜欢的人我完全一点电量都没有。那个脸非常难看,就是我自己知道我不要那样,但是可能别人的某些价值观或某些行为不在我的那个范围内的时候,我就会自动屏蔽,我不想跟这个人有任何的连接。包括我们一起紧密地玩了那么多天,很多人的微信我也没有加,我也不会想主动去链接,可能跟我的阶段也有关,但是我自己回看,我确实在交朋友这件事情上,那个兼容性不是很强。
但是当时我观察所有的人,一个是老黄,一个是你,就你们两个人,我会发现你们俩的那个能量是稳的,无论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能量场,什么样的状态,跟你们去碰撞或交流的时候,你们始终在那儿如实地做自己,不会让别人感受那种评判心,我觉得这一点挺难得的。这跟你刚才提到那个怯懦的小孩,你更多是以观察者的角色来观察这个世界有关吗?你觉得怎么习得的还是天生的吗?
校长:可能是天生这个东西它只会影响你的某一些比较内在的特质,但是更多会受一些环境或者家庭的影响。我觉得我是受家庭影响更多。
尤其是我家里人之前来到成都我一起住,我跟他们又深度相处了 21 天。我越来越觉得说我现在这个样子受家庭的影响太大了。
比如说我姥姥会影响我妈我姨她们,我姥姥是一个非常敏感,然后非常脑子里永远都在想各种事情,永远都跟这个人际关系有关,她就会经常这样跟我说,“我们来到这会不会特别打扰,你是不是觉得我们特别烦”类似的那种。
我说你怎么总想这些,我根本没有这样想,为什么总想这些。然后我老妈虽然没像我姥姥想成这个样子,但是她也会想一些其他的东西,就是我们家里人,尤其我姥姥这一派的,脑子里永远在转在想这件事情。
我发现,这不就是当年的我。我当年就是觉得自己有点毛病,这个毛病在于说我为什么脑子里总要想这些关于人的一些破事,即使说那些事情可能人家并没有那么去想,但是我总会觉得它跟我有点关联的话,我就要不断去反刍。我觉得我有一个超强的同理心,也是跟他们有点关系,站在对方的角度,然后去考虑很多的事情,就我们家人可以瞬间共情到别人。
当年有一段很长的时间,我非常反感自己这一点。
冬冬:那与其说怯懦,不如说就是敏感。
你刚才提到这一点的时候,我 28 岁之前就是有一点点这样,我觉得一方面是东北本身它就是一个人情社会,然后我们从小长大的环境其实就是在人际关系网当中,尤其我们都是大家庭。我去了南方之后,我才知道原来有一些亲戚走的没有那么的近,就真的叫亲戚。然后每个人关起门来是自己的一家三口之家,甚至每个小孩有自己完完整整的一个独立空间,关上门,那个小世界就属于自己了。这是我 26 岁去了上海之后才知道的事情。
在 26 岁之前的人生都是跟家人和亲戚紧密相连的,尤其小时候在东北农村,你根本没有自己独立的空间,所以从小在一个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然后姑姨一大家子这种环境当中,就是要不断地动脑筋,你跟每个人的说话方式是什么样的?然后他今天心情怎么样?你怎么样在这个大家庭中做一个更受人喜欢的小孩,然后那个边界感其实是比较弱的,当然他们也会非常非常爱你。
比如说我成年之后跟别人说,我小时候爸妈没时间照顾我的时候,我天天在我二姑家吃饭,然后我小时候一直到我上大学,我大姑就是经常给我买衣服。这些亲密度其实也更高,不会觉得他们是我的亲戚,就是亲人,甚至我小时候觉得我姑姑跟我妈妈一样亲。这个是我去了南方之后,我南方的朋友有点理解不了的点。
思考很多人其实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但是敏感的另一面就是具有超强的同理心,所以大家跟你在一起很舒服。但我说实话,我到 28 岁之后,我就变了。我就变得“自私”,就是会不那么考虑别人,然后我那个时候才真的感觉到作为个体生命的自由,就是不那么辛苦了。但是你说一下子要变,我觉得很难。
02 改变的契机,坚持的动力
那你改变的那个契机是什么呢?
校长:我的很多的改变,它好像没有特别重大的那种契机,它都是不知不觉的,也有可能比如说一个问题我很早就发现了,那我心里我会一直想要去解决它,可能在生活里的某一个小事件,一个接触到的新事物,它就会一点点改变,我那种方向是一点点被掰过去的。
我觉得首先就是非常庆幸自己早早脱离出来这个环境,我读完小学我就出去读书,然后就住在学校,当我接触了很多不同的环境和人之后,我就发现这个世界它是很不一样的,不是说以前我的世界就是我的家庭那小圈子。然后我就在想我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为什么人家活成那样,然后我是这样。
会开始有这种小的问题去观察自己,包括说接触了一些朋友,然后去看一些书,接触一些信息,才发现原来这里面它是有一些所谓的理论,它是可以被解释的。然后就知道,噢,是这个样子。
后来我就跟家里人也算和解了。有一段时间我非常怪他们,为什么你们就把我给搞成这个样子?哈哈哈,但现在不会了。
冬冬:我现在没有完全和解,尤其前段时间我也跟我父母相处了十来天,我就觉得,原来我厌恶的自己身上的一些点,或者我厌恶我父母身上的点,我们都是在如法炮制, 100% 还原。
那些印记太深刻了。我原来以为就是像你说的,我离开他们的环境,我越走越远,不管是求学还是工作,包括去读一些书,接受一些新的环境和信息,我已经足够逃离这些东西了。但是当我今年回到东北,然后跟我父母生活在一起,我发现那些原来是骨子里的东西。比如说我和我爸一样容易暴躁,当然暴躁的另一面就是很快情绪就过去了;或者就是比如说我爸工作,也老是全心全意地跟别人干,然后不好意思跟别人谈钱,让自己受委屈什么的。
我对他们生气那些点其实在我身上也没有完全被解决,然后我看见他们更生气(笑)。有时候情绪上来我就会严厉地批评他们,然后他们被批评得一头雾水。所以我觉得也挺好,就是好像每个人都要经历这个阶段,看到小时候那个自己,然后走出家门又认识另外一个自己的可能性,再回到家跟家人相处,去看到那个成长后的自己跟他们相处。
这个过程其实还挺美妙的。
那这是你性格的这个部分,刚才也提到了你从高中毕业开始学吉他,那是完全源于你的兴趣点,还是刚好凑巧?
校长:我是在高考的某一天晚上,睡不着,我就听歌,我就听到那个音乐里面有一个,以吉他主旋律为这个背景的声音,真好听啊。因为之前我听音乐好像也听不出来什么乐器的东西,但那天晚上突然听到之后我就很想去学。
因为高考的假期太长,然后也太无聊了,我就报了个班,天天坐大巴,一天两个小时往返去上一个小时的课,很喜欢。就是因为这种喜欢,所以我才坚持下来,因为前期确实很难坚持,好好练都不好听,刺耳。
我学了一个月之后,那天在家里弹琴,我妈还说你弹的啥玩意,我说有那么难听吗?
把那个最难听的尴尬期度过之后就很好听了,然后自己就太喜欢,包括说还有一部分支撑我去练下去的原因,也是因为我没有其他的爱好,就觉得它是我现在挺喜欢的事情,我就愿意去干。以及当我会了这个东西的时候,别人可能会愿意和我交朋友,或者说愿意听我,愿意去看我演奏,这些当时对我来说都是非常开心的事情。
那你大学毕业之后的第一份工作是跟音乐相关吗?你这个兴趣爱好变成了你的事业了吗?
校长:我学的是建筑,就土木工程,反正本来报了这个专业,我也并不喜欢,我就知道我毕业后没得选,再加上我毕业之前就出去兼职教课,还有在家那个小镇开了班。
然后我毕业出来之后就说那我也不会别的,只能着急地去上海找了一个培训机构,就那样去教了。
冬冬:然后其实你在真正变成一个内容手艺人之前有三次转行,那除了这一次,后面的几次都基于什么原因做了转行或者跳槽的这个动作?
校长:第一个是从建筑生,跳到了一个音乐老师,然后我一直在线下教学。后来因为我也得学习,但我们家那边太小了,没有老师能教我喜欢的那种音乐风格知识,我就在网上看到一个公众号有那些课程,有一天关注到他们要招人,然后我就开始去应聘。
最终选出来了两个人,给我和那个人一人 1000 块钱,而且他们不让你去线下,说得先线上工作,然后工作的内容是什么呢?去记课堂笔记,就是老师说什么,你把他的话就翻译出来,写成一篇文章。然后他们需要用它来发布。当时我就把这事跟女朋友说了,当时她就说你不能去做这个,这不就是一个骗子嘛,这不就是一个这个网上的那个什么兼职打字员嘛。
然后当时想,我确实是好像有点单纯,但是我其实很喜欢那个东西。因为我当时除了教那些很零基础的吉他之外,我也不会别的,但是那个东西它是在舒适圈之外的,然后就很喜欢,虽然我当时并听不懂那个老师讲的一些爵士乐的东西,就写一篇直播课的稿子,我要写上一天,好几个小时坐在那,然后就一个月给我 1000 块钱。那个时候我是第一次跟她反抗,我说我不信那是骗子,我俩因为这事还吵了一架,后来她也拗不过我说那你干吧,反正也是个兼职。
我说我又不在乎这个钱,我先干着,然后干着干着就一直在线上合作,其实这个公司就是我商业家那个公司。他们非常懂得这个人力成本的一个控制(笑)。后来大概做着做着就一直在线上做得比较好,他们就叫我去深圳工作,也就是年初的时候,那个时候我已经是在上海工作了快两年了。因为这个事,然后我又跟我那对象大吵一架,因为她当时在上海工作得也算还挺舒心的,就还挺喜欢的,但是不得不跟我去深圳。
到了深圳就做了两年的线上音乐教育,这个是第二次转型。我离职之后现在做的这个个人 IP 的孵化相当于跟我之前音乐的东西就完全没有关系了,这就是第三次转型。
冬冬:其实你刚才说到这儿的时候。嗯,我更加认识你的点是其实在你真正喜欢的事儿面前,你是足够有力量的,只是大多数时候你觉得,可以尊重别人的意见或者尊重别人的想法。
校长:对,可能是从小就没有特别喜欢的事情足以让我去反抗。
冬冬:在最后一份工作,你大概工作了多久?
校长:最后一块,比如说我线上和他们合作前期是兼职,后期就属于线上的全职,我又在上海,就是自己天天在家跟他们线上去做,然后加上线下的,估计有 4 年多。特别久,因为我真的很喜欢那个公司和那个事情。
你觉得在这个公司的四年,你坚持这么久,且前期收入也真的非常低的情况下,你比较有收获的或者留住你的那个东西到底是什么呢?
校长:我属于那种喜欢和意义导向的人,就是比如说你这个事给我多少钱,其实我根本不在意,只要说别太离谱,我是非常喜欢他当时那件事情的,比如说他就是很有那种情怀,或者很有那种理念,说中国的音乐教育这么差,然后咱们是在线教育音乐第一家,然后我们干的事情就当时非常让我有热血,我甚至一度觉得说你就算一个月给我 3000 块钱,让我去干一个月 1 万 5 的事我都愿意去干。
而且我们大部分核心的那几个员工,其实我们想法都一样,比如说公司没有给你那些规定的时间,我们就早出晚归真的往死里磕,就坐在工位上根本不会摸鱼,天天坐在一起吃饭,然后说话谈的全是工作上那点事。就是很喜欢很喜欢。包括说我现在出来在做的一些事情,我为什么能坚持下去,也是因为这点事情,就是很喜欢,而且觉得它有意义。
冬冬:明白。
那这么有意义的工作环境,你后面离开是为什么呢?以及离开之后,有继续找工作吗?还是直接创业了?
校长:我也跟很多人打过这个比喻,我说我跟我上一家公司的这个关系就很像谈恋爱的感觉,我们一开始是网友,大家网恋的时候你根本不知道对方真实相处下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就是整天抱着那种美好的幻想,然后就坚持了这么两年。直到你们开始去深圳奔现,大概可能三个月之后,我就发现有很多的事情,跟我之前想的就会不一样,比如说它并不完美,它有很多很多的缺点,但是那个时候我觉得我都可以忍,我都可以包容。
直到说人都是会变的,这个公司它也是一个人,主导这个公司的想法的是这个老板,然后这个老板一开始比如说他吸引我们来的时候是靠着一些所谓的意义、理想,后来他可能也是生活所迫或者干嘛的,他就很希望他的公司上市,然后赚很多的钱。但实际上这个能力又比较有限,就造成了他后期形象以及我们员工感受的分裂感。
然后包括从头到尾这家公司一直都是一个内容公司,我们其实就是靠着内容生产,然后去赚钱的。后期他硬生生要给我们搞成一个销售公司,在办公室里就是哐哐敲锣的那种,谁谁谁又成了一单,当时那个氛围给我恶心的,我说什么他妈破玩意。
之前我们还在一起讨论说,哇,这个视频,这个内容,这个文章做得有多么多么好,内容是第一,后来天天开会,咔整一张那个销售报表,今天这一组谁完成了多少,以及所有趋势的一些导向,让我觉得我跟这个老板的价值观有非常大的分歧。包括说后期接触时间长了,发现他这人的一些人品或者说特点也有点问题,我无法接受。直到现在我都觉得分开是对的,我跟他是纯纯两路人。
冬冬:就是但凡用恋爱这种比喻来形容你跟某一段事业的关系,就一定是全情投入了的,就是把别人的事当了自己的事去干的。但是你刚才讲的那个很有画面感。
所以在这个契机之下你选择离职,然后就直接回去了成都吗?
校长:之前说我很早就想离职,但是我一直都不是特别敢的原因是可能市面上再也没有比这个公司更好的在线音乐教育公司了,然后我当时又只会那些东西,我觉得我发展受限了,再加上那个想要离职的那个疯狂的阶段,遇到了疫情刚来的时候,市面上疯传说你现在离职,那你不是找死吗?(苦笑)
那我想再等疫情几个月之后过去了再离职,结果它一直不过去,后来我就忍无可忍,都差点给自己搞到抑郁。我们公司有好几个核心人员都已经有这种抑郁的倾向,大家全都去做过心理咨询,我还报了 12 节课,然后就觉得说不行了,说这个工作已经严重影响到我的生活了,那后期我就是怎么打算,爱咋咋地吧,我要先不干,然后就火速提了离职,一周之后我就走了。
冬冬:我们俩决策模型基本都是一致的。尤其我自己过去 5 年自由职业也是存在一个阶段,当然它也可能是事业爬坡期必经之路。就算你现在做内容,其实最开始接触内容也是从那个公司。我觉得商业和你做纯自己热爱的事情,它是两个逻辑或者两个完全不同的能力板块儿,至少对我来说无法完全把自己热爱的事情或核心做的东西商业化的时候是很难受的。
你刚才说的那个点就是当人真的非常难受,尤其损耗到身心健康的时候,那即使你前面没有什么路,就是逃为上策。
爱咋咋地,先跑了,先离开这个环境,让自己先健康。
那你回成都之后,那就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个账号是怎么做起来的呢?
校长:我会觉得说在工作上活到现在,有一定的运气存在的。刚才提到在那个公司四年多,其实我做的就一件事,就是做内容,然后可能我做的更多是全流程的工作。那其实就是我现在做的事情,去谈老师,把老师签过来,然后就开始研究分析,做个账号,给他们做内容,然后把流量拉进来之后给他们做课,再把这些流量卖出去,然后再做一下交付承接那块,就我带人从 0 到 1 一直在跑这件事情,所以我非常熟悉。
然后当时公司其实发展也到了一定的停滞阶段,老板也在想办法说这事该怎么整,如果再没有什么好的办法,那公司的老员工可能就真的都要走了。那个时候抖音特别火,然后之前我们公司已经做出来一点点小的尝试了,就是我们在不依靠厉害的老师的情况下,公司员工可以做出来自己的账号,但那个时候他们做得比较早,赶上了一波红利,后来他就鼓励全员去做抖音的短视频账号,我当然也包括在其中,我同一时间做了 3 个账号,然后死了两个,留下来了就是现在这一个。
而且留下来这个是我当时非常不看好的哈哈,我最不想做的就是零基础吉他教学,死掉那两个都是我特别喜欢的,一个是关于职场方面的,还有一个就是高阶的一些音乐知识,但那些全都死掉了。
这个账号大概我做了半个月就出现了第一条爆款,直接就涨了 10 万个粉丝,就很快,然后我就开始往后做那个账号,就是有流量第一天它就可以变现了,我们直接就挂了一个主播在上面去卖,那个月这个账号就变现了 30 万的流水。这个不包括利润,然后那个公司可能给我就是利润的几个百分点,就大概可能有 1 万块钱左右的奖金。
再往后的话我就持续去做那个账号,可能两个月就到了 50 万粉丝,但是我整体来说,从这个 0 粉到 10 万粉,我完全没有感觉。这个账号是在几天之内一条视频就涨到了 10 万,但我觉得跟我没有关系,一是我不太喜欢它,二是因为我觉得它是公司的。
这个账号的出生,就是为了公司的变现而做的,再加上大概可能到我 5 月份做这个账号, 7 月份我离职,就这两个月,当时经历了非常难受的一段阶段,我就是忍不了了,我说我必须得走,当时走的时候我并没有想自己的后路,想着我还有个账号可以干啥,当时我觉得那就是一个普通的账号,只不过有点粉丝而已。然后我就走了,走了之后,我就说我还是得干点啥,就发现,诶,我这手里不还有一个账号吗?
冬冬:哈哈哈,我忽然知道自己有个财产。
校长:对,因为我当时离职出来之后,也有一些同事朋友问我说,你要干嘛去,我说我不知道,我只是现在不喜欢这个状态。
所以我离职之后就疯玩了两个月,修复了一下身心健康,然后那修复的这段期间我觉得特别没意思,就是我这个人还是得干点事。那两个月之后我就说要不要回去上班?想了想,不想上班,也没有说特别想去的那种憧憬的公司,我觉得我最想去的憧憬的公司它都变成这个样子了,那我还是要不自己干一下吧。
所以我就码了一下手里的东西,然后我刚好还有个账号,要不就把它再往上提一个阶段,比如说给自己定个目标,那这个账号它现在 50 万粉丝,我能不能给他做到 100 万粉丝?听起来好像是一个新的阶段。然后我再去多试一些不同的变现方式,能不能把变现这一块自己再做起来,因为之前的话我相当于主要做内容,把这个流量搞来之后,其他的就不归我管了,只拿一些佣金。那现在想要自己去多尝试一下。然后那大概就是 2021 年 7 月份离职, 9 月份开始做,然后到 12 月份就实现了这个目标。
半年不到就百万了。如果说我没有赶上之前公司推动全员做账号这个事,那我可能到现在都没有这个东西,可能现在做的事情也跟这个不太一样。只是说一种幸运,无心插柳成荫,然后我还不知道想干嘛,我没有别的事情可以干,我只能去做它,然后就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冬冬:你把成就说得太轻飘飘了,那个幸运的背后其实都是能力。现在给一个小孩 1000 块钱一个月,给公司干那么重的活,干不干都不一定,然后在公司推动做账号的时候,有些人可能不愿意做,直接离职了,你还是去尝试了一下且拿到结果。
然后离职之后你刚才说你疯玩的那两个月,我就又想到了刚才你前面说到高考结束的暑假,因为你本身自己又是一个闲不住的人,所以又持续带目标地去做事情。
我跟你聊天也这种感觉,就是有很多不被你肯定、不被你看见的天赋和努力,然后被轻飘飘地描述成了幸运。
校长:所以你知道我这人为啥之前那么焦虑,因为我从来不承认自己的一些(成就或天赋)。我到现在都觉得这些好像没啥,就是说别人一样是这样。
冬冬:是是是,就你也是属于抖音的头部了,但是感觉这个身份在你身上并没有太突出。可能对于别人来说这个就是变现的核心筹码,可能会不断重复,我觉得这个可能也是大多数人在做 IP 的时候的必经之路,要拿着这个 title 或者身份标签去宣传、去营销、去运营,然后把它变成更多的商业世界里的钱,或者有更多的学员之类。
这个又回到了你原来提到的性格部分。
校长(二):成败的定义取决于自我价值认同
03 做同样的事,在职场和自己做,有哪些改变?
冬冬:我再回过头来问,一个从小到大都比较怯懦的人,然后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且相对在前期比较顺利。
你觉得创业这一段经历,自己做事、一人公司的这个经历带给你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校长:我之前真的很想写一篇文章去讲述说一个普通职场人,自己出来单干的很多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我有很多的新想法和感受的收获,但是我因为懒我就没有记,就导致说现在我觉得应该有很多有价值的东西,但是我突然想不起来哈哈哈,但如果仔细梳理的话,就成长真的非常非常快。
可能说我打工这四年多只有一次是成长非常快的,就是我在这个过程里面尝试了很多自己之前觉得不可能完成的事情,然后扛下了更多的责任,干了更多的活。我有一段时间,可能半年成长非常快,到后来就停滞了。这东西可能也是我在这家公司里大概最高就发展到那个阶段,你要再发展的话肯定公司它就得变了。这是一段。
另外就是自己把自己扔出来之后,很多东西都在推你去做很多事情,那个舒适的区域越来越小,你就是要去触摸到很多让你非常难受的事情,比如说要从零自己再去搞一个什么团队。本来这件事我在职场上就没有弄得特别好,然后现在没有公司给我撑腰了,我还要去搞这个事,以及说在没出来之前,我根本不懂得在没有任何资源和别人帮助的条件下,要怎么把自己的东西卖出去,而且还能卖得和在公司的时候差不多。
所以就是这些一次次的挑战,当你把它完成之后,很多东西你再回看就发现,哇,原来你跟之前的变化有那么大。
这个是我觉得特别好的一件事情,如果朋友属于这种打工人还想出来做类似我的这种事情,我还是蛮推荐的。就算说这个事情没有做成,它仍然是会让你变得更好,你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到很多。
以及我觉得还有一点,就是出来以后视野会变得更宽阔一点。我之前在这个公司里,我所有的视野都是这家公司以及这个小的音乐教育行业。然后我就觉得这个有点狭窄,我就觉得自己也有点狭窄,但我又说不上哪里有问题,我就很想去提升自己。但是当你真正出来做的时候,虽然说我当时做的事情还是跟音乐有关系,但我觉得我的视角被打开了更多。比如说你真的可以更多地去共情你的老板,当时他在想什么,他更关心的是什么东西,可能就不再是一个员工的那种感觉了。
所以当你自己做的时候,除了在公司做的那个纯内容手艺人的活儿之外,你有需要偶尔敲锣打鼓卖自己的时候吗?这个时刻是怎么做的?
校长:我就发现我仍然不是一个喜欢或者说会去做打鼓这件事情的销售型人,我对于销售的那种形式的厌恶到现在仍然是有的。
所以我出来之后发现我还是得做内容,但是它如果不赚钱也不行。那我就想了一个方式,就是说我给它定了一个名称叫信任爆款逻辑,我从出来卖到现在一直都是靠着这个。就是我需要先获取流量,然后因为我不是那种非常厉害的销售,我不想去跟别人一对一地求你过来买我的东西,那我就必须要找那种特别精准的人,就是那种精准到你来了,咱俩浅浅地聊两句,你知道我是个真人,觉得我就是说那个内容的那个人,然后你直接就过来买我产品就可以了。
那想要精准到这种程度,首先就是需要大量的流量。所以我的第一个逻辑就是需要先出爆款;爆款之后,筛选出来这种精准用户后就要去铺一些内容,这个内容如果详细点说,就变成技术上的讨论了,首先一个账号,你可以没有任何其他视频,但你必须要有三个视频,它们是可以实现你所谓的新人爆款逻辑的东西,第一个就是你的人设的内容,让别人进来之后知道你是个什么样的人,对你的价值观、整个人的经历和能力是认可的,那你要把你的一些经历,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最短地浓缩在这个视频里面,然后变成一条置顶,这样别人进来之后能看到。
第二个就是说你的变现产品的视频,这个东西让别人知道我现在遇到了问题来了,然后发现你能给我很好的解决办法。
第三个就是你的一个大爆款视频,就是流量的入口,这个爆款的视频还需要再去设计一下,它要跟你的整个产品是有关系的。所以你把这三条视频打磨得很好,你只需要去攻克那个大爆款,你等待着那个大爆款的视频出现,然后它会持续地给你导流,然后用户进来了之后可能就会看你主页那三条置顶视频,就这三条直接就变现、就转化。
冬冬:学到了。因为最近其实公域私域在这件事情上的逻辑是一样的。比如说私域常见的是我的十年,就有点像你刚才说的就是人设视频,让别人了解你的视频,但是缺乏了一个产品视频和爆款引流的视频,知识点又增加了。
因为可能很多 IP,尤其我重点在做私域,解决不了流量的问题。其实就是因为没有打磨你刚才说的后面那两个视频内容。所以流量进来了之后,用户没有买单或者那个转化率差。
那你现在自由职业快两年了,其实目前你的视频是停更状态,然后停更了也快半年的时间,看似是以“失败”的这个成绩告终,但是对你来说其实是一次成功。
04 怎样定义成功和失败
你怎么来定义账号的停更,或者怎么看待这个自由的失败和成功?
校长:我觉得这个是最能核心去表达我自己变化的一个话题。
如果说别人根本没有认真去了解我,或者说只是听到这个事,当年这个人有百万粉丝的一个账号,变现也还不错,结果现在就停更了,就不干了,说干不下去了,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发了,那无疑是一次失败。
但是我仍然认为它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成功。
我可能得先讲个故事,跟咱们前面提到的很多东西都是息息相关的,就我一直说我是一个需要被认可的人,然后在上班的时候需要被老板认可,那个时候老板他会认可你什么呢?什么样的员工对他来说是好的?就是你能给我赚钱,你能做很多的活,你能把我这些问题全都解决掉。
然后当时我们整个公司的逻辑就是你只要能做出来大的流量,你就能把我的东西卖出去,能卖很多的钱。所以如果你能带来很多流量,然后你还能把这个东西卖出去,也没有什么差评,就认为你是最好的员工。
所以我感觉我那几年所有的人生目标都是这个,脑袋里就知道流量变现,我们那个阶段完全是摸索的,而且我们是一个非常小众的领域,所谓的比较高端的那种账号类型。
我当时有一些自己的逻辑和技巧,我只要能够拿到一些流量,那我可能不太会在乎其他的东西。直到我做自己的账号的时候,因为我本人在音乐能力方面也没有那么强,我只是一个入门的人,然后我的实力没有那么强的时候,我就没有那么多的好内容可以输出。
我之前服务的全都是音乐大佬,所以他们就像音乐字典一样,音乐的百科全书,然后我就可以去从他们那挖出很多东西来,但当我做自己的时候,我发现卧槽,我没有那些东西,那可咋整?
但我仍然还需要去靠这件事情去弄,所以我在做内容、做流量上面就会有自己的技术。我再举一个例子,比如说我们都知道学任何一个手艺,一个乐器,一个什么东西,它都是一套系统的,就是你需要去练很多枯燥的基本功,包括我当时也是这么过来的。它就是一个很枯燥乏味的事情,但是你要把它做成内容,你想要获得大的流量和高的粉丝和变现这件事情它就是一个悖论。
那我该怎么去弄呢?我只能说用一点小的技巧,我说的就是你想要学会这首歌,我可以一分钟之内教会你,这个听起来就是一个非常大的噱头,其实如果说一定要总结我那个 100 万粉丝账号到底是怎么做到这个程度的,它核心就是靠着这一句话,就是我可以把你最喜欢的歌曲在一分钟之内让你非常快速地上手,即使说你现在可能连吉他都不会弹。
冬冬:对,我不看你账号,我听到这句话我都想关注,想拥有一个这样可以在某个场景下可以表现的核心技能。
校长:对,是这个样子的,再往宽了一点说,就是所有的账号如果说想要做得比较大,它必须是要触碰到这些人性的弱点,就是偷懒,不是懒惰,想要快速地获取一个什么东西,然后赚钱,然后省时间。
所以这个我觉得基本上就是当时我的内核,我把我最赚钱的东西都说出来,然后利用这个东西去做的一些内容,它不一定后期会反噬你,这个反噬来自于说如果你是一个想要靠着它一直去生存的人,你总有一天会觉得这件事情不对,它会非常让你难受。
虽然你获得了流量,但是你吸引来的那波人,必然都是有很大的这个人性弱点的这波人。那我本身又非常不喜欢那类人,但是我吸引他,那没办法,所以我不得不去跟这些人打交道,然后让他们成为我的用户。
我做完那个账号很久很久之后,我就发现这件事情在折磨我,我非常非常不喜欢我的那个账号的用户,这就是为什么那个账号停更了的一个原因。
然后包括说后期我又做了一个 IP 的账号,这个账号其实它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前面提到的那个问题,我没有那么急速去让你获得一个什么东西,而是我会把我真实的一些想法融入进去,但同时还是需要一些技巧,就这些内容做出来,我是认可它的,它是有一定价值的,它绝对是可以帮助大部分人去解决他们的问题的。
但是在我离职之后的这段时间里,我更多去自我探索,我没有在探索说如何让我获得更多的钱,那自然我就没办法以一个很舒服的方式,或者说与我自己非常完美契合的一个方式,去教别人怎么样去赚钱,或者说怎么样去让别人快速学会这首音乐。
然后我发现它在跟我逐渐的背离。
冬冬:我特别懂你这个点,这就是我一直做不起来的原因。我知道有一些“流量密码”,就是你一写就火,一写就爆。也不是说大爆,但是小爆其实也是不断得到正反馈,不管是数据互动好还是粉丝增长好,但是那些东西我觉得没有用。
校长:嗯,对。
冬冬:或者谈怎么赚钱,就是我不想太多的包装,我想去写一些真实的困境,真实的成长,但那些东西又没有流量,所以我自己就是这个点很难。
校长:对,这个问题是我去年很长一段时间一直想解决的东西,我觉得甚至可以用一句话来说,就是我非常推荐大家深度地去读书,而不是去看什么短视频。
当我此刻正在花大时间去做这个所谓的事业,竟然是教别人怎么去做这些短视频,让别人去看,这个对我来说太难受了,难受到我不行了,直到我说,对,我就算不挣钱,我也不想继续干这个事情。
但可能咱还是得做,因为你并不能改变别人到底要看书还是看视频这件事情,然后我想不如说大家各退一步,我做一点好的视频,我做一些能够更让我接受的了且我觉得对你有意义的视频。那这个东西必然要花很大的精力、时间、创意、想法去设计,然后正当我要做这个转型的时候,我又接到了一些其他的项目,我就开始做其他项目去了。
冬冬:所以相当于其实做 b 端的项目,谈不上什么更多的热爱和喜欢,因为 b 端很明显就是在你核心技能的基础上去赚钱。相对来说 b 端项目会缓解我们做 c 端或者做自己 IP 的这个焦虑感和这种挫折感。
校长:对,那个东西它不是你要核心自己想传递给别人的,是说你要顺着你的客户意愿,然后以一个合理的方式给到那些需要的人。
冬冬:就他们能自洽,你把你最擅长的技能交给他们就可以。
校长:对对对,但如果这事你说重新让我再做回我自己,以那个方式我还是做不了。
冬冬:明白,无解题。
校长:对,无解题。反正刚才说到是失败和成功。可能在数据上面,在这件事情的表面上它纯纯失败。
但是这个成功是对我来说,我觉得因为这件事情自己发生了变化,我之前所有的焦虑,所有的痛苦的其实都来自于这。
然后我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我又发现自己其实可能是那样的一个人,然后我现在敢于对自己讨厌的事情说不?之前不敢,一个是我非常需要别人的认可,现在我根本不 care 别人对我认不认可;另外一个就是因为我没有钱,你不这么做,就没有钱,现在我也不在乎说这个钱有多有少了。
所以停更对我来说就是一次非常大的成功。
冬冬:这个定义很棒,就是到底我们如何去讨论成功和失败。
然后非常机缘巧合的是我昨晚意外翻到了去年今天我自己曾经写过的一段话,我是一个从来都不太努力的人,因为从小我只要有一点点小进步,我们家人都会疯狂夸奖。所以当年我考上二本在我们家是天大的喜事,我们家敲锣打鼓庆祝了好久。
我其实是快接近 30 岁,或者我自由职业这几年接触了很多高材生或者家庭、经济背景方方面面都很优秀的人,才恍然知道原来二本和一本或者 985、211 是有区别的。
但是在此之前,在我们家那个小氛围里,我感受到我是最好的,就是好像你不需要特别付出努力,然后有一点点小成绩,别人就会为你鼓掌,所以这种不努力感在我身上变成了另一种松弛感,就是我对结果没有那么执着。
你刚才说要追求的那个完美,在我身上就是,不完美是一件非常完美的事儿。
我后来认识的很多朋友都是像你一样的性格,大家都追求完美,外界的认可很重要。然后那年我就我发了一条朋友圈,我说我 26 岁,忽然去了上海,依旧保持着不努力式的进城务工,家里人觉得一个女孩子可以四处走一走,就非常非常棒了,所以我每次工资涨个几百块,我爸妈都会夸闺女真棒,他们信任我自己做出的任何人生重大选择。他们觉得这是我的人生,我负责就行了,我高兴就行了。他们是那个站在路边给我鼓掌的人。
这几年大家都在搞知识付费,都说要跟有结果的人学习,要让所有的事情尽可能规模化、流程化、效率化,我觉得这一点儿错也没有,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其实每个人的欲望是不一样的,而且跟随阶段的变化会不断调整。在这个过程中也往往忽视了一个问题:我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以及不要为自己不想要的东西而羞愧。
比如说我今年就在不断练习和接受,现阶段自己不是一个欲望特别多的人,没有那么想赚钱,而是更多想内在探索,做点儿自己真正喜欢和认可的事儿,多和喜欢的朋友们聊聊天,身边有各种各样的朋友,有人年薪百万,有人月薪3000,我觉得这都是大家的选择,和能力无关,和我也无关,我比较在意我跟他们在一起会不会开心,会不会滋养,会不会一起内在探索。如果有人年薪千万,但说话一点也不善良,很刻薄,那我觉得这个人不是我心目中那个好的朋友。
有人努力,有人躺平,大家都知道是自己的选择罢了,如果你能给别人带来商业上的价值,那你就提供商业上的价值。如果朋友和你在一起能轻松愉快,那也请珍惜自己创造这一份轻松愉快的能力,它并不比商业价值差什么。我们需要明星,需要 IP,也需要给明星、给 IP 鼓掌的人。
这是我昨天翻出来在自己日记上写的一段话,就是有点想回应你刚才的那段讨论,成功与失败。
校长:哈哈哈,我觉得我跟你想的基本上非常非常像。
冬冬:但是我今年的欲望有变化,就是我想赚钱了哈哈,但是前面我也提到我说人的欲望是会跟随阶段而调整的,因为每个人的背景因素不一样。
虽然去年一年或者过去三年我其实都这么走过来的,但其中真的有一个阶段没有那么自洽,是因为我身边人真的赚钱很多,或者那个 IP 影响力越来越大,然后我在“躺平”,就是我的身心需要自我探索,但是外部环境又是激烈的商业环境。
所以去年我离开那个环境回到东北,每天一个人独居的时候,感觉这种躺平就非常自洽了,然后也更能接纳这个状态,屏蔽外界的声音还挺重要的。
最后把这段祝福送给校长,也送给很多和校长这个阶段一样能敢于停下来的人,敢于停下来看看自己真正的欲望是什么的人。我们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会做什么,但是我觉得自我探索是最宝贵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