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态
已推送
作者/预览/来源
李笑来
Know-How分类
字数
6169
导读
“看一个人是否聪明,可以从两个层面入手:
看他脑子里有多少清晰、准确、必要的概念 ;
看他脑子里那些清晰、准确、必要的概念之间,有多少清晰、准确、必要的关联……”“尽管你有着不同凡响的愿望,却时时刻刻像那些终究碌碌无为的人一样思考。”
来源
人生的价值效率 = 创造的价值 / 度过的时间
我们生命中发生的事情,都不应作为终点,而是里程碑。为了成长,你必须选择。而选择的判断标准有一个就足够了:我选择的事能不能让我积累更多的能力?以及新的选择对于自己发展已有能力有没有帮助。
很多人在做选择的时候,考虑的是,在这个选择之后,我过往的能力能否用得上?这还是“终点式思维”,不是“里程碑式思维”。正是因为这样想了,所以大多数人习得新能力的可能性越来越低。因为他们不知不觉已被自己的已有能力禁锢了。 真正正确的思考方式应该是:在这个选择之后,能帮我完善那个已有能力,能让我获得什么新能力。
稳定如同一张温床,不需要突破,也就不需要成长、不需要进一步学习。
耐心的力量,相当于交易中的复利效应,并且一定会通过复利效应展现出来。很多人最终失去对事情的耐心,都是因为先失去了对“低效率的自己”的耐心。
钱不是最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再生;时间也不是最重要的,因为它本质上不属于你,也不会自动产出,你只能试着与它做朋友,让它为你所用。你的注意力才是你所拥有的最重要、最宝贵的资源,是能让你有所产出的唯一资源。你必须把最宝贵的注意力全部放在你自己身上,放在自己的成长上。
创业成功是解答题高手做对了选择题
衡量一个人是否聪明,其实很简单:
- 看他的操作系统里有多少必要、正确、清晰的概念
- 看他的操作系统里那些必要、正确、清晰的概念之间,有多少必要、正确、清晰的关联
在价值观养成过程中,最应该小心回避的陷阱只有一个:以偏概全。人们常常把自己的感受当作全世界的感受,把自己的观察当作全世界的观察,把自己的看法当作全世界的看法……一切都从自己出发,全然不知道别人可能跟自己不同,别人所身处的世界一样可能跟自己不同——甚至方方面面都有很大的不同。
正确的刚需决定你的自我驱动力
俞敏洪有一句著名的话:优秀是一种习惯。对一些人来说,“优秀”是刚需。观察那些优秀的人,你会发现,他们在这方面几乎是一模一样的态度:要做,就要做到最好——起码是自己能做到的最好。注意,是“最好”而不是“好”或者“很好”……
什么是牛人?一般来讲三句话就能描述清楚了:有做第一的执念;有过第一的经验;有过多次第一的经验和总结。
成功只不过是某一时刻的状态;成长才更重要,成长才是真正的刚需。
在众多“正确的刚需”之中,最关键最核心的是:耐心。没有耐心的人什么都干不成。怕麻烦的人会麻烦一辈子。只有活在未来的人才有真正的耐心,换言之,一个人的耐心有多大,只要看他活在多久之后的未来。
很多人所谓的“现状”,本质上来看,无非是“过往的积累”。
人与人之间,认知差异是巨大的,弄不好大到物种间差异的地步。生活中,经常有人拿“你连这个都不知道?”或者“这个你才知道啊!”四处刷存在感,这本身就很可能是“巨大认知差异的表现” —— 因为,他们不知道,“知道”(即,认知)本身事实上作用并不大的;真正有作用的是,比别人更有高度的认知,或者比别人更有深度的认知 —— 用我们的专门词汇来讲,就是,“升级过的认知 ”;而真正有巨大作用的,是“ 经过多次升级的认知 ”。
很多时候,单纯的思考,不仅价值不高,能量也不足。“纸上谈兵”说的就是这个现象。用行动刺激思考,用思考改良行动,这才是最有效的方法。在行动中产生的思考,不仅质量高,数量多,意外惊喜也尤其多 —— 很多想法,很多总结,很多灵感,若非正处于行动之中,是不可能存在的 —— 这一点,是那些疏于行动的人永远不能理解的事情。
没有践行,就没有可变现的东西;没有行动中的思考,就没有真正有价值的认知升级。没有认知升级,就没有认知差异;没有足够的认知差异,就根本不可能白手起家。
成长的方法只有一个:学习我们习得每一个技能,都是给自己赋能,让自己拥有更强的能力。拥有更多的技能,就是拥有更多维度的能量。人之所以能够进步,之所以能够成长,就是因为学习能力,甚至,在我的世界里,我把学习、进步、成长,统一称为“ 进化 ”。
正文
正文🌻 Part1. 更新我认知的15个概念1 出售时间前要牢记的三条铁律2 注意力>时间>金钱3 活在未来4 遇到贵人的科学方法5 从平庸走向卓越的最佳策略6 你应该拥有的最重要能力:元认知能力7 创业成功是解答题高手做对了选择题8 正确的刚需决定你的自我驱动力9 有哪些正确的刚需?10 如何做到两倍薪水?11 为什么一定要学会写作12 需求决定你的价格:挑最被需要的事情做13 如何提高智商14 认知升级最重要的工具:行动中的思考15 成长的方法只有一个:学习🧐 Part2. 主题延伸阅读💭 Part 3. 本周 idea flow
Hey my friends 👋
“看一个人是否聪明,可以从两个层面入手: 看他脑子里有多少清晰、准确、必要的概念 ; 看他脑子里那些清晰、准确、必要的概念之间,有多少清晰、准确、必要的关联……”
“尽管你有着不同凡响的愿望,却时时刻刻像那些终究碌碌无为的人一样思考。”
以上观点来自李笑来老师的《通往财富自由之路》。
提及李笑来,网上关于他的争议一直很多,暂不论那些众说纷纭的评断,他也是一个非常善于发明新概念并将概念重新诠释明白的聪明人。他所讲述的观点,确实也曾经帮助过人生不同阶段的我。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听聪明人讲道理,然后自己做决定。
本期输出一篇知识整理,highlight曾经更新过我认知的15个概念,以及围绕这个主题的延伸阅读,希望对你也有所收获 : )
🌻 Part1. 更新我认知的15个概念
1 出售时间前要牢记的三条铁律
人生的价值效率 = 创造的价值 / 度过的时间
铁律一:成长才是根本关键
我们生命中发生的事情,都不应作为终点,而是里程碑。为了成长,你必须选择。而选择的判断标准有一个就足够了:我选择的事能不能让我积累更多的能力?以及新的选择对于自己发展已有能力有没有帮助。
很多人在做选择的时候,考虑的是,在这个选择之后,我过往的能力能否用得上?
这还是“终点式思维”,不是“里程碑式思维”。正是因为这样想了,所以大多数人习得新能力的可能性越来越低。因为他们不知不觉已被自己的已有能力禁锢了。
真正正确的思考方式应该是:在这个选择之后,能帮我完善那个已有能力,能让我获得什么新能力。
🍄
稳定如同一张温床,不需要突破,也就不需要成长、不需要进一步学习。做这样的工作可能会有一些聊以自慰的成就感(多半来自稳定),但是因为没有成长,而一辈子不可能跨越里程碑。
铁律二:重视价值忽略估值
桥水资本达里奥这样建议:不要让自己的估值过分超过自己的实际价值。
因为当你在意估值的时候,你就会忘记你的价值,你就会不由自主做那些提高你估值的事,而不是去想办法提高你的价值。长期来看,估值是虚幻的,虽有波动,却实际上锚定在价值上,价值不增长,长期来看估值一定长不上去,而且既然有极度高估,那么就不但随时有低估,还随时会有极度低估。
铁律三:耐心比什么都重要
耐心的力量,相当于交易中的复利效应,并且一定会通过复利效应展现出来。
没有耐心的人,更容易选择“终点式思维”,他们希望快一点完事儿,快一点看到结果,然后就能去到他们臆想出来的那个世界了。没耐心的人不会有好的积累,他们不会把每件事都当作自己的事来做;没耐心的人当然也更注重估值,甚至愿意为之而自欺和欺人,因为他们只能想到短期效益;没耐心的人甚至都不会思考真正重要的事——价值。他们最常说的话是这样的:“想这么多不烦么?”
天生相貌平平的人,永远放弃了自己可以通过自我提升变好看的可能性,这显然是不明智的。每个人都不是生来就在某个领域掌握了极好的条件,这不该是你没有耐心的理由,否则无异于成为被外界条件操控的傀儡,而你的上限,就只有手里握有的筹码了。更明智的做法是,用心智的力量去时刻告诉自己,觉得困难的阶段不过是必经之路——而这正是耐心的真谛。
🍄
很多人最终失去对事情的耐心,都是因为先失去了对“低效率的自己”的耐心。
2 注意力>时间>金钱
钱不是最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再生;时间也不是最重要的,因为它本质上不属于你,也不会自动产出,你只能试着与它做朋友,让它为你所用。你的注意力才是你所拥有的最重要、最宝贵的资源,是能让你有所产出的唯一资源。
你必须把最宝贵的注意力全部放在你自己身上,放在自己的成长上。
🍄
凡是能用钱买来的时间就是便宜的;凡是能用时间换来的注意力持续就是有价值的。
无论如何,都要把一切可能的注意力都放到自己的成长上去。
3 活在未来
第一,你对未来要有个预测;
第二,那个预测需要时间才能得到结果;
第三,你笃信你的预测是正确的;
第四,于是你提前按照那个预测的结果行动、选择、思考;
第五,你终将走到那个结果出现的时刻;
第六,最终证明你的预测是正确的;
第七,那么,由于你提前按未来正确的结果行动、选择、思考,于是,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你生活中的一部分,就是“活在未来”的。
一个简单的预测,主要有下面四句话:
- 第一句话是:长期来看,脑力的产出率一定比体力的产出率高,且高出许多个量级;
- 第二句话是:体力增长的玻璃顶很明显,但脑力增长的玻璃顶还不知道在哪儿;
- 第三句话是:体力衰退的时间来得很早,脑力衰退的时间来得晚很多;
- 第四句话是:通过暴利获得的巨额利润正在减少,因为大趋势上来看,一定是知识更可能产生更大的利润。
我们的“肉身”,是一直“活在当下”的。所以,我们所说的“活在未来”,本质上来看,只能是“思维上的活在未来”。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因为所谓的投资,不就是用现在的资源换取未来的资源吗?所以,活在未来的人一定比活在当下的人拥有更多的财富。
🍄
我们是一群决心要活在未来的人。于是,那无以伦比的耐心必然来自于这么一个事实:我们知道我们想要改变的,能够改变的,不是“现在的自己”,而是“将来的自己。”
4 遇到贵人的科学方法
- 乐观的人更容易成为他人的贵人;
- 贵人更容易遇到贵人;
- 能帮助他人进步的人,才是真正的贵人;
- 优秀的人、值得尊重的人,更容易获得帮助;
- 乐于分享的人,更容易获得帮助;
- 不给他人制造负担的人,更容易获得帮助;
- 不以求助为耻的人,更容易获得帮助;
- 求助的时候,不应该仅仅用金钱作为回报,帮助他人的时候也不应该收取金钱回报;
- 贵人不一定是牛人,牛人常常只不过是自顾自地牛,贵人可不一样,他们常常“以和为贵”,并且更懂得“独贵贵不如众贵贵”;
- 很多时候,人们的成功,来源于大量的人希望看到他成功。反过来,若是有大量的人不愿意看到某人成功,那么这个人真的很难获得所谓的“贵人相助”;
- 正在做正确事情的人,更容易获得贵人相助,所谓得道多助,说的就是这个;
- 活在未来的人更容易遇到贵人,因为别人能在他的身上看到未来;
🍄
求助是一种隐蔽的、意义巨大的交易,是正确展示自我价值的艺术。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越来越像是一个彻底的大市场,而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价值交换和价值集群之中,所有的聪明人都会为自己做两件事,那就是储备人际价值,以及到人际价值高的地方去扎堆。
5 从平庸走向卓越的最佳策略
- 生活是具有多个维度的;
- 在多个维度打造竞争力;
- 至少在一个维度上足够突出。
比如乔布斯。当早期的极客们痴迷于各种技术参数之时,乔布斯凭直觉给个人电脑加上了另外一个别人没有、甚至不可能有的维度,那就是“艺术设计”。时间越久,这个维度带来的合成竞争力就越大。
把电脑和艺术结合起来,那就是“跨界”,但是“跨界”是这几年才流行开来的词汇。事实上,所有的跨界者最终都会不由自主地深谙此中道理,每次跨界,其实都是给自己拓展一个新的维度。
不过,在这个简单的方法论里,还有个很重要的窍门:你要在至少一个维度上足够突出。
所以,处处平庸肯定是不行的,我们也不求处处突出,但起码要在一个甚至多个维度上处于一个相当优异的位置,这样的话,多维度的意义就会开始几何级数地增长。
🍄
跨界成本越大,越有可能获得极大的利润;一个人其实也可以是一个“团队”;这个维度的一分耕耘,收获的可能是其他维度的一分收获。
6 你应该拥有的最重要能力:元认知能力
元认知能力是指对自己的思考过程的认知与理解。
元认知能力的强弱,决定了一个人每个方面的强弱,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讲:一个人的财富创造能力最终也只与元认知能力有关,其他的因素都是附属因素。
起作用的方式是3个简单的思考步骤
第一步:哦,我原来是这么想的……
第二步:嗯?我这么想难道是不对的吗?
第三步:啊!我应该这么想才对……
元认知能力强的人,在阅读的时候,时时刻刻都能注意到自己的思考与思路,时时刻刻都在对自己的思考与思路进行“反思”、“校验”、“修订”……当然最重要的是:“升级”
因为这样,所以他们在读书的时候,读到的不仅仅是文字以及文字所阐述的道理,他们更多注意到的是作者的“思考方式” ,找到作者的“思考方式”与自己的“思考方式”之间的不同,并持续地反思这个问题:如果作者的“思考方式”有可取之处的话,那自己的“思考方式”要作出哪些调整?
🍄
- 我们通过认知去理解世界,然后通过元认知去思考我们的思考过程。
- 主动应用元认知能力,专注于自己的成长。
- 了解思考质量的价值,不断刻意地提高自己的思考质量,磨炼自己的思考模式。
7 创业成功是解答题高手做对了选择题
关于成功的解释:用正确的方式去做正确的事情
创业成功,常常是大家相互配合,打群架的胜利,于是,这个判断应该是创业者与投资人共同拥有的思考能力。
创业者是解答题高手,投资人也是解答题高手,但他们都不是选择题高手——那么他们大胜的概率其实并不大。 创业者也好,投资人也罢,在都是解答题高手的前提下,竟然也都是选择题高手——这是最好的组合,胜算很大。
- 关于概念
衡量一个人是否聪明,其实很简单:
- 看他的操作系统里有多少必要、正确、清晰的概念
- 看他的操作系统里那些必要、正确、清晰的概念之间,有多少必要、正确、清晰的关联
我根本就不相信智商这个东西是遗传的(甚至,智商这个概念本身也并不是“必要”的概念),我笃信所有人其实都是可以通过训练与自我训练变得更聪明的Be-better Type(进取型人格)。
- 关于价值观
价值观就是思考“什么更重要?”和“什么最重要?”,然后盯住重要的,而不是那些不重要的,就这么简单。
在价值观养成过程中,最应该小心回避的陷阱只有一个:以偏概全。
人们常常把自己的感受当作全世界的感受,把自己的观察当作全世界的观察,把自己的看法当作全世界的看法……一切都从自己出发,全然不知道别人可能跟自己不同,别人所身处的世界一样可能跟自己不同——甚至方方面面都有很大的不同。
作为“以偏概全”的第一个例子,给大家看一个特别常见的创业者思路:
我发现一个需求需要被满足可尚未被满足;
我自己就有很强烈的这个需求;
我问了我身边的人,他们都说也有这个需求;
市场上没有满足这个需求的产品;
如果我做出来,那么就是第一个做出来的,于是,一定很有优势,很有前景……
这是个很常见的思路,也是最难以说服的想法——因为每句话看起来都是对的,连起来看更像是对的……可是,真的吗?
“我有一个很强烈的需求”和“整个世界都有这个强烈的需求”差别甚大。
8 正确的刚需决定你的自我驱动力
俞敏洪有一句著名的话:优秀是一种习惯。
对一些人来说,“优秀”是刚需。观察那些优秀的人,你会发现,他们在这方面几乎是一模一样的态度:要做,就要做到最好——起码是自己能做到的最好。注意,是“最好”而不是“好”或者“很好”……
我在面试的时候,总是问这个简单的问题:
你在哪方面做到过第一,做到过最好? 哪怕是局部,哪怕是小范围。
什么是牛人?一般来讲三句话就能描述清楚了:
有做第一的执念;有过第一的经验;有过多次第一的经验和总结。
所以,正确的刚需是一切驱动力的源头。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科学家们对人脑的认识突飞猛进,其中一个最重要的结论是这样的:
大脑是可塑的。被环境塑造,更重要的是,它竟然还可能被自我塑造。
🍄
刚需塑造大脑。不断重塑大脑的,其实就是一个人的自我驱动力,也就是说,对刚需的认知与选择。
9 有哪些正确的刚需?
- “表现型人格”(Be-Good Type)的人,因为他们更在乎的是自己当前在别人面前的表现,那么,“成功”这个状态,是他们的“选择”,是他们的“刚需”;
- 与之相对,少数“进取型人格”(Be-Better Type)的人,因为他们更在乎的是自己的变化、自己的进步,所以他们并不在乎,或者说“没那么在乎”自己当前的表现;他们知道任何学习、改变、进步,都是有个过程的,在早期的时候步履蹒跚、跌跌撞撞都是很正常的,只要持续刻意练习,就一定会有进步与变化,最终都会好起来的。
所以,进取型人格的人,很容易理解、接受、并直接开始践行这样一个观念:
🔘 成功只不过是某一时刻的状态;成长才更重要,成长才是真正的刚需。
刚需可以主动选择的,而不一定是天然的,一成不变的;更进一步,刚需不应该被动接受。若是顺着天性,懒惰是刚需、贪婪是刚需、嫉妒是刚需……七宗罪有一个算一个全都是刚需,不是吗?
🔘 我们一切的进步与成长,都是“重新选择刚需的过程”。
🔘 在众多“正确的刚需”之中,最关键最核心的是:耐心。
没有耐心的人什么都干不成。怕麻烦的人会麻烦一辈子。只有活在未来的人才有真正的耐心,换言之,一个人的耐心有多大,只要看他活在多久之后的未来。
更多的人短视,不是吗?短视的人,无论做什么都想“马上生效”,甚至,“马上生效”对他们来讲是“绝对的刚需”,如果不能“马上生效”,甚至,哪怕是“感觉不能马上生效”,他们就会立刻放弃。
而很多人所谓的“现状”,本质上来看,无非是“过往的积累”。
🍄
我们有选择正确刚需的自由,谋长远、有耐心、活在未来;现状是过去的积累,对现状的不满是无意义的,只能从现在开始为未来积累:选择正确的难受。
- 全方位关注自己的成长,因为不成长,就没有积累,没有积累,就没有满意的现状;
- 锤炼自己的学习能力,需要什么就学习什么,成为那个领域的专家,然后像专家一样思考、决策、行动。
10 如何做到两倍薪水?
一个人是否“聪明”,其实只不过是因为他和“不聪明的人”在一个地方不一样:
- 这个道理还可以用到什么地方?
- 如果能用到另外一个地方的话,那需要注意什么才不会出错? (“不聪明”的人半步都不肯多想,他们觉得“想事儿太累了”!)
如何做到两倍薪水?把工作和成长这两个任务并联:——“在给自己打工”的同时,“也给老板打工”。
但其实,绝大多数人是把工作与生活串联起来的,工作的时候工作,生活的时候生活,反正不能同时进行;而另外一些极少数人,他们是把工作与生活并联起来的,对他们来说,工作就是生活,生活也是工作…… 他们的效率不惊人才怪呢 —— 说的是他们的人生效率。
把工作和成长并联,“为自己打工”,人生效率直接极大提升,提升到 99% 的人不理解的地步。
用这个方式在做每件事,判断工作结果和工作质量的两个标准:
- 是否对得起拿到手里的薪水?
- 是否对得起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
找个能给自己成长机会,自己喜欢的老板很重要、很重要,极其重要。我们不应该当别人的奴才,更不应该当自己的奴才。
11 为什么一定要学会写作
🔘 写作是“把自己的同一段时间重复销售很多很多次”的极少数选择之一,也是相对来看最容易成为普通人起步的台阶之一。
🔘 一个人的沟通效率,从底层决定了一个人最终可能获得的资源及其质量。
演讲与写作,都是比私下交流更为高效更具价值的有效沟通方式。
🔘 持续写作的原因,还有另外一个更为简单更为基础的理由:
持续写作很可能是锻炼学习能力、锻炼思考能力、锻炼分析能力、锻炼沟通能力的最直接、最低成本的方式。
🍄
只要真写,就只能真思考。 今天的你,无论多差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未来的你不差…… 未来的你为什么不差呢?因为曾经的你,不怕自己不差,不管多差也要硬着头皮实践,久而久之,你就撞见了未来的那个一点都不差的你。
12 需求决定你的价格:挑最被需要的事情做
我这么努力,我这么勤奋,可为什么这么惨? 也许这很无情,却是事实:这世界不需要你。
做人,做个真正有用的人;做事,做真正有用的事;做产品,做真正有用的产品…… 这是很朴素的道理,却又是总是“一不小心就被忘掉的最重要原则”。
如何变得更值钱?答案很简单: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人。
与这世界产生强联系,是增强生活幸福感的最根本方式。
为什么少数人明显比大多数人更幸福,而且幸福程度高出很多很多?
因为,他们与这个世界有更强的联系。
但,更为清楚深刻的解释是:他们所身处的世界真的很需要他们。
🍄
人们提到“换位思考”的时候,换位的对象常常是指另外一个人。当我提到“换位思考”的时候,换位的对象,常常不是指某个单个的人,而是指整个世界。你要深入思考的,不仅仅是站在对面的某个人怎么想事儿,你要深入知道的起码是“这一类人如何思考”,甚至是“大多数人如何思考” —— 这世界主要是由人构成的,你了解人的类型越多,数量越多,你对这个世界就越了解,你就越容易明白这世界真的想要究竟是什么。
不要抱怨这个世界。马克·吐温说的好:让你陷入困境的,并不是这个世界;真正让你陷入困境的,是这个世界最终并非你所想象。
13 如何提高智商
智商,即“解决问题的能力”,把这个课题翻译成:如何提高自己的操作系统。
一个完整的操作系统包括:
- 最底层是概念及其关联;
- 再上面一层是价值观与方法论;
- 再往上则是践行
有没有“快捷方式”可以用来提高智商(操作系统)呢?
很简单: 调整关注焦点 。
很多的时候,在一些小事儿上,只因为关注焦点不同可能直接造成最终巨大的差异。
举例:人们在选书的时候关注的焦点非常不同。 很多人的关注焦点常常在封面设计上,在书名上,还有的人关注焦点在腰封上,看“哪些牛人推荐了这本书”…… 甚至有些人的关注焦点在书的价格与页数的比例上,估计你听过这样的评论:“这么薄的书,咋卖这么贵?!” —— 他们买的不是知识,而是纸张而已。
调整关注焦点,放到更有价值的信息上去:1. 看版次 2. 看印数 3. 看出版社 4. 看参考文献列表
一个建议:经常花时间“设身处地”地从他人角度思考(暂时把关注焦点从自己身上挪到他人身上),绝对是提高“智商”的快捷方式。
🍄
任何一次的“操作系统”升级,都是底层“价值观”的升级,而价值观的升级,最终表现不过是你的“关注焦点”从原来的某一件事儿上移到了现在更重要的另外一件事儿上而已。
这就是我们每个人脑子里正在运转着的“ 操作系统 ”,我们不断习得新的概念,更新或者替换旧的概念,在它们之间不断建立更有效的关联;以此为基础,我们不断打磨自己的价值观,研究做各种事情的方法论,由此产生选择与行动;通过不断践行,反过来刺激我们不断重新审视概念与关联,不断升级价值观与方法论……
电脑都可以不断升级呢,我们凭什么不能?
14 认知升级最重要的工具:行动中的思考
知识本身,变现能力并不是很强;真正能变现的东西是什么?
我想,能够真正用来变现的,事实上是“认知差异”:
面对同样的信息、知识、现象、事实、数据等等;
人们不仅对它们的认知不同,比如,有少数正确的,有大多数不正确的 —— 这里有差异;
而且,即便是在认知正确的群体中,还有认知高度、认知深度的不同 —— 这里还有差异。
人与人之间,认知差异是巨大的,弄不好大到物种间差异的地步。生活中,经常有人拿“你连这个都不知道?”或者“这个你才知道啊!”四处刷存在感,这本身就很可能是“巨大认知差异的表现” —— 因为,他们不知道,“知道”(即,认知)本身事实上作用并不大的;真正有作用的是,比别人更有高度的认知,或者比别人更有深度的认知 —— 用我们的专门词汇来讲,就是,“升级过的认知 ”;而真正有巨大作用的,是“ 经过多次升级的认知 ”。
🍄
那么,不断升级的最重要工具是什么呢?还真的有个答案:
行动中的思考。
很多时候,单纯的思考,不仅价值不高,能量也不足。“纸上谈兵”说的就是这个现象。用行动刺激思考,用思考改良行动,这才是最有效的方法。在行动中产生的思考,不仅质量高,数量多,意外惊喜也尤其多 —— 很多想法,很多总结,很多灵感,若非正处于行动之中,是不可能存在的 —— 这一点,是那些疏于行动的人永远不能理解的事情。
没有践行,就没有可变现的东西;没有行动中的思考,就没有真正有价值的认知升级。没有认知升级,就没有认知差异;没有足够的认知差异,就根本不可能白手起家。
15 成长的方法只有一个:学习
我们习得每一个技能,都是给自己赋能,让自己拥有更强的能力。拥有更多的技能,就是拥有更多维度的能量。人之所以能够进步,之所以能够成长,就是因为学习能力,甚至,在我的世界里,我把学习、进步、成长,统一称为“ 进化 ”。
形象地讲,每当你习得一个新技能的时候,你就进化成了另外一个物种 。
你学会了开车,就进化成了腿更长的物种;你学会了外语,你就进化成了视野更广的物种;你学会了演讲,你就进化成了嗓门更大的物种;你学会了写作,你就进化成了声音更有穿透力的物种;你掌握了统计概率理论,你就进化成了更能看清本质的物种;你习得了统筹方法,你就进化成了“三头六臂”的物种,就能比别人多做很多事情;你深入研究心理学,你就进化成了更准确地理解整个世界的物种;你透彻悟透了现代金融理论,你就进化成了当前这个金融时代里最受恩宠的物种……
把时间投资到自己的成长上。
🧐 Part2. 主题延伸阅读
- 专栏的纸质版书籍:《通往财富自由之路》
- 专栏推荐的一本书:《Fooled by Randomness》,中文版被译作《随机漫步的傻瓜》;作者 Nassim Nicholas Taleb 也许是目前地球上最聪明的几个人之一。
- 菜头叔关于李笑来老师的人物分析:《我所认识的李笑来》
- 有知有行的一档播客:《从给「财富自由」一个定义开始,走上财富自由之路》
💭 Part 3. 本周 idea flow
双核共同决策意味着有商有量不会独断误判,单核决策需要决策者脑中具备多个思维模型。
人的大脑实际上是一场争论。争论中的一派,是人的各种情感,主要是由大脑中的杏仁核区域负责,很大程度上是潜意识的。比如说,别人一批评我我就不高兴、我一说话就怕犯错误,这些情感都是人的本能,是几十万年进化的结果,基本上是动物属性。
另一派是理性,主要由大脑的前额叶皮质区域负责。理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一个最重要的素质。我们的理性思考是有意识的。
如果你只是想表现出来你很正确,那你就是让感情占了主导,你被杏仁核绑架了。
开放头脑step one:谦卑地面对自己和他人,关注问题本身,时刻提醒自己缩小ego。
思想是积累出来的,“如果你十年前读过《原则》,以那本书为起点,也许今天你的思想已经在当初达里奥的基础上又提高了一大块——可是因为你没有读,你连起点都没达到。”
读一本书,像是把一颗想法的种子种入我们的大脑,然后让它按照自己的方式成长。无论开始阅读什么,都会形成我们世界观的基石。
我们通过书籍,看到作者的世界并与他们一起去旅行,还能够了解他们的想法、经验以及结论。
阅读不是被动的过程,信息的涌入在我们的大脑中汇集、交织、串联,我们将文本进行解构并结合自身的经验创造、记录,以此抵抗狭隘、思想控制和舆论支配——这使得我们能够成为一个更好的思考者。
如果用认知系统来看人与人的差别:有些人脑子里只有一堆砖头,或者只有几块砖头碎片;而另外一些人脑子里有一栋房子;还有一些人脑子里有高楼大厦;更有一些人的脑子里有一整个城市……
《蒂姆西·费里斯:17 个改变我人生的问题》
这篇文章印象最深的一个问题:我今天是在追赶老鼠还是在猎杀羚羊?我今天是在捡芝麻还是在捡西瓜?
“苹果公司的产品线一个巴掌就能数过来,却是全世界挣钱最多的公司,因为它在捡西瓜。 捡西瓜的人在思维方式上和捡芝麻的人完全不同,他们不会为那些蝇头小利动心,而是把目光放得更长远。乔布斯在回到苹果时,发现公司内一大堆的项目和产品都是小芝麻,他在那些项目和产品上一个个画叉,直至剩下个位数的产品,再把它们每一个变成西瓜,这才救活了苹果。”
思维方式和衡量价值的标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每个人未来的走向。值得我们警惕的是,如果习惯于做简单、重复且价值又低的工作——因为这种工作不需要动太多的脑筋,不会遇到非常大的困难。但是,人一旦习惯于做这种工作,那些创造性的工作就做不了了。